文/鄭維棕 照片 / 鄭維棕、 劉昭輝
小坑古道過去是住在小坑的人們,要通往汐平路,然後到保長坑或汐止街上重要的要道。
著名的東山農場的黃聰明
過去這條古道,路幅非常小,只能夠供一個人走路,住在小坑山上的人,要到保長坑、汐止街上,都必須經過這條古道一路走下來,然後接上主要的道路汐平路,再到外地就學或就業。對住在小坑的人來說,真的很不方便。
而住在山上的人,過去主要以養豬、養雞、種田為主。著名的東山農場黃聰明(已經過世)就是以養雞出名,在我讀小學的時候,黃聰明就開始養雞,當時沒有車子,路又非常小,剛開始都是以人力搬運的方式,將肥料從汐平路搬到小坑。而剛開始的時候,住在小坑的人貨物也無處放,就都放在我的姑丈在汐平路小坑路口的雜貨店,然後,住小坑的人就慢慢的把貨物搬到山裡的家。而我的姑丈也是當時汐止少數在家裡經營雜貨店外,還有幫農戶將稻子烘成米的「米阿間」(台語,就是現在的碾米廠),許多汐止的農家都把收成的稻子拿來姑丈的「米阿間」碾米。
小坑雖然偏僻,但是我讀東山國小的「教導」叫黃添丁,也住在黃聰明旁。讀小學時,學校有「教導」,我以為全台灣的學校都有「教導」。後來才知道這是體制外的一個名稱。因為我們的「教導」不具備成為校長的資格,因此,在校長底下設一個「教導」。有一陣子我讀書的東山國小校長沒了,我們的「教導」黃添丁代理「校長」,等到校長來了(我記得好像叫張金獅),教導又回復他的教導身份。後來,教導也是在這個職務退休的。
教導黃添丁有一個兒子叫黃文彬,原本大我一屆,好像考上復健科時不要讀,重考,後來好像上了國防醫學院,現在在振興醫院當醫生。算是小坑,甚至是東山國小比較出人頭地的人才。
小坑古道原本僅有汐平路一個出口。後來廖學廣當鎮長時,把整條古道拓的更寬了。同時,也將東山國小後面的路段也打通了,另外,又開通了小坑通往四分尾山的路段,讓整個小坑古道變的四通八達。但整個路段走起來,時間變長了,也虛耗掉三、四個小時的時間。
吳素蘭的老家石頭屋石頭推砌不同
昆蟲(臭蟲)
爬坡路段
爬坡中
蝴蝶採蜜
青翠的綠葉
昆蟲
這是繡球花嗎?
小花盛開
母獅
公獅
編織成不同的圖案
編織成不同的圖案
蝴蝶採蜜中
水池旁的窯
被車輛壓死往生的雨傘節
失序的桐花
鍬型蟲
人面蜘蛛
檳榔
失序的桐花
失序的桐花
失序的桐花
遠看基隆河畔屋成群
失序的桐花
失序的桐花
失序的桐花
失序的桐花
失序的桐花
走一圈下到東山國小等社區巴士
留言列表